1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召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公布2015年GDP增长6.9%,而在2015年年初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设定GDP预期目标增长7%左右,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目标。不过2015年GDP增速也创下了25年来的新低。 统计局称,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0%,二季度增长7.0%,三季度增长6.9%,四季度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亿元,比上年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78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67亿元,增长8.3%。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6%。 统计局表示,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保持战略定力,统筹谋划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以新理念指导新实践,以新战略谋求新发展,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扎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 符合机构预测 此前有综合的二十家机构预测值发现,大部分机构预测2015年全年GDP同比增长速度或为6.9%左右。二十家机构中,中信建投、招商证券、汇丰银行等7家机构给出了7%的预测值,中金公司、民族证券、摩根大通等12家机构一致预测为6.9%,光大证券预测为6.8%。 展望2016年,有机构认为,中国经济仍将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但随着稳增长等政策加码,经济将企稳。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称,鉴于稳增长政策陆续出台、房地产销售持续保持正增长、信贷增速继续好转,估计2015年12月实体经济活动低位企稳,推动四季度及全年GDP增速稳定在6.9%左右。 光大证券则给出最低的预测值,光大证券徐高表示,2015年三季度GDP增速能够保持在6.9%的水平主要依赖金融业。但随着2015年四季度至2016年二季度基数效应的快速上升,金融业增速将出现明显下跌,经济增速将迫近甚至突破底线。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将成为政府工作实际核心目标,2016年刺激政策将继续加码,推动经济企稳回升。预计2015年四季度GDP增速6.8%,2016年前两个季度增速分别为6.8%和6.7%。 在1月1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表示,2015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预计全年增速7%左右,与预期增长目标基本一致。 中国社科院在去年12月发布的《经济蓝皮书》指出,2015年全球经济总体温和复苏,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全球贸易增速依然处于金融危机以来的较低水平。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运行在合理区间,就业、物价保持基本稳定。 解读:为什么是6.9% 民生证券研究院认为2015年GDP增速最终收于6.9%,正式进入6时代。从完成度来看,2015年四季度当季同比分别为7%、7%、6.9%、6.8%,全年6.9%。2015年经济整体几乎是“平”的,但内部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 内部结构改变表现在哪里呢?民生证券认为,6.9%的增幅,正向贡献主要来自于金融业与房地产业:金融业贡献增加(2014年四季度0.95%提升至目前的1.31%,以下数据皆为同期),前半年主要靠牛市的金融民工(二季度日均交易额峰值达到2万亿),后半年主要靠贷款的银行民工(2015年新增贷款同比增速高达15%,而2014年仅为9.8%);房地产销售回暖下的房地产业贡献增加(0.11%提升到0.29%)。 反向拖后腿主要来自于工业与建筑业:传统工业在产能过剩、杠杆高企、库存过多的三座大山下负重前行,基本供过于求、价格跌成白菜、利润下滑不止的局面没有改变,工业贡献从2.29%降低至1.92%,稳增长的边际改善难以完全对冲下滑,工业增加值不见起色,2015年累计增速6.1%为危机以来最低值;建筑业贡献下滑(从0.71%降至0.42%),主要原因包括,房地产由于老龄化与高库存,销售并未能有效传导至开工,基建虽然刺激政策颇多但效果并未有效释放。 2016年会怎样? 中国政府对于国内面临的诸多经济问题拥有清晰的定位。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明确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五项举措,并且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求化解就业危机,更好的提高本国的自主创新力。 习近平在18日中央党校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表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国已成为收入快速增长的国家之一,中国民众近年来的出国豪购让国外民众羡慕不已。随着中国“一带一路”的提出,高铁,核能等自主研制项目已经与周边,甚至拉美,欧洲等发达国家展开合作,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经济强大的动能。 对于2016年中国经济形势,专家认为,今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但全年仍有望在合理区间内保持基本稳定。 去年12月16日,央行网站发布的由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等人撰写的《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指出,产能过剩、制造业利润下降、不良贷款率上升等因素仍将对2016年经济构成下行压力,但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各项稳增长和结构性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以及外部需求状况的好转,未来几个季度中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将有所增加,经济结构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民生证券研究团队认为,2016年,或许真的要跟7%说再见。房地产人口老龄化同时库存高企,制造业面临去产能且“锈带”重生需时间,出口尚未企稳叠加汇率 波动喜忧参半,基建是唯一的依靠但是也是托而不举,金融业的繁荣不可持续,房地产销售已经回落,预计2016GDP增长 6.5-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