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立即注册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关闭

官方新闻APP发布!

手机客户端
亲,只会在电脑上看新闻?赶紧下载我们官方手机APP【墨尔本头条】,每天五条权威信息,身边事,天下事,一手掌握。

查看 »

 

透过汉字繁简之争看文化共识 刘志权

2015-4-6 16:1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90| 评论: 0

摘要:   在近日中国的政协会议分组讨论中,导演冯小刚建议恢复部分有文化含义的繁体字,让少量繁体字回归中小学课本,引发网友激辩。有意思的是,春节前夕,有社科院专家发表了与之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汉字还有简化空间 ...

  在近日中国的政协会议分组讨论中,导演冯小刚建议恢复部分有文化含义的繁体字,让少量繁体字回归中小学课本,引发网友激辩。有意思的是,春节前夕,有社科院专家发表了与之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汉字还有简化空间,当时同样引发热议。
  双方观点,不妨简单地概括为汉字保守派与进化派(没有褒贬之意)。“保守派”主要观点有三:一是汉字本身就是文化传统,需要保护,即“汉字是中 国文化里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二是不保护就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还有一个隐含的观点,即“亲”“爱”等字的繁体结构里,本身蕴含着中国的传统伦理。而 “进化派”的观点则更倾向于:文字是传播文化的工具。作为工具,文字的简化是整体趋势,有利于传播更广泛的文化,繁体难学难认,甚至“影响中华文化的传播 与发展”。
  应该说,两种观点都有其道理。只不过对于汉字,前者立足于本体论,而后者倾向于工具论。争论本身验证了现代哲学的一个前提:真理之间可能并不兼容。文化的问题,并不像“环境保护”命题那样非黑即白,而是存在基于不同前提的“对与对的冲突”。
  认可这一点,我们就容易理解,单纯对某方观点认同或拒斥,都只是众声喧哗中的一种。更理性的做法,是认识并力求弥合双方的潜在分歧,在最大限度 上达成“共识”。这样,我们可能会认同,汉字既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承文化的工具。那么,既要守护,也需发展,关键在于“均衡”。事实上,双方的分 歧并不如公众想象的那么大。比如,冯小刚强调“少量繁体字”;而简化论者也强调要科学、优化、美化。
  细究之下,“两派”也有共识,那就是“中华文化”,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其实是双方的共同立场。而立足于“文化”,繁体字是否会失传,与传统书 法、国画是否会失传等,其实是同一性质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尚可不需过于焦虑;更值得焦虑的,倒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和基于传统的道德重建问题,但这尚 不是通过恢复繁体字能够解决的。
  因此,存异求同的结果,就是齐心协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两会的大舞台需要有大视野。从这个角度,我更关注同一天冯骥才的发言:“我佩服日本、韩 国,他们真拿自己传统文化当命啊!反观自身,我们的文化策略如何?”如果我们能釜底抽薪解决了文化策略,也许文字的局部分歧就可迎刃而解。

收藏 邀请
友情插件推广,完美枫枫wanmeiff友情插件推广,完美枫枫97yun友情插件推广,完美枫枫vcpi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