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团结的楷模(下) ——父亲唐光涛逝世一周年纪念 唐明杰 一生爱国 是非分明 (接上期)父亲一生坎坷,历经磨难。16岁时由于日本人入侵,爷爷失业,父亲弃学从业,小小年纪硬是艰难地撑起一家人的生计。 新中国建国初期,父亲又响应国家号召,调干支边,将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祖国的边疆建设。文化大革命中,父亲遭受不公待遇,历经磨难,但一颗爱国之心始终不变。父亲在创建新疆侨民协会宗旨中就明确,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坚持多元文化政策;坚持弘扬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坚持维护华侨华人正当合法权益,尽心尽力为侨胞服务。 1997年香港回归,作为会长的父亲以及大的爱国心,投入到这次活动中。新疆侨民协会经过研究决定举办盛大的文艺晚会,热烈庆祝国人梦寐以求的盛典。场地租用丹迪农市政厅大礼堂,邀请中国驻墨尔本总领事梁建民,副总领事梁宝山,侨务领事薛允刚,市长格雷斯及兄弟社团参加盛典。准备了丰富的新疆抓饭等招待,原计划来宾和会员约500人,结果到会的竟达800多人,整个大厅座无虚席,全场爆满。 晚会开始,来宾先后致辞,节目丰富多彩,群众情绪激荡,在丹迪农和墨尔本获得了空前的震动,反响强烈。在澳洲社会为实现祖国的统一,产生了良好的积极效应。 2009年7月5日,新疆发生了暴力犯罪事件。父亲立即组织东南区联谊中心,就此事件进行座谈,会员们义愤填膺,愤怒声讨热比娅的分裂罪行。父亲发表严正声明,旗帜鲜明,态度坚决的谴责热比娅,是此事件的策划和煽动者,对7.5事件表示极大的愤慨和强烈谴责。并表示全体社团的侨胞,始终和祖国同胞一道,并肩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行径。 为此,新华社驻堪培拉记者采访了父亲,并在祖国各报刊登了父亲的声明,大长了侨胞们的爱国情怀,打击了热比娅的狼子野心。 一些好心人问父亲:你发表声明不怕热比娅和她的追随者暗害你?父亲爽朗的回答:“我不怕热比娅暗害报复,正义在我这边,她在澳洲蹦达不起来,更翻不了天,她不过是个跳梁小丑而已。” 为了正面印证新疆各民族的亲密关系,父亲还用他的亲生经历写了两篇稿件,在华文报纸发表。一篇是《魂牵梦萦兄弟民族情》,另一篇是《执着敬业的哈萨克少女卡比拉》。用正能量歌颂民汉团结,祖国大家庭的团结和睦。 父亲还用他擅长的写作,在各类报刊杂志和文学作品上发表了几百篇文章,讴歌祖国,颂扬统一,抒发情怀,赞美生活。 父亲先后于2004年,2009年应祖国有关部门邀请,回国参加国庆观礼,接受最高领导人的接见。 2008年应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邀请,并被推选为澳大利亚侨领代表团团长,率堪培拉,悉尼和墨尔本侨领代表,赴贵州参观访问。所到之处受到热情的接待,祖籍国也给予父亲很高的荣誉。 传统美德,学习榜样 父亲和母亲秦增慧是1945年结的婚,至2013年已经走过了68个年头。 2008年后,母亲患老年痴呆症,总有丢三落四的情况出现。父亲在煤气灶,电源开关等显著位置,用毛笔写上“及时关气”,”当心触电“等字样, 以提醒母亲注意安全。2009年母亲住进养老院,父亲坚持每天中午去养老院看望母亲,并给母亲喂饭。这些细小之事渗透着父亲对母亲的关爱。 父亲2008年应邀回国参观达一个月之久,我住在父母亲处陪同母亲。母亲几乎每晚都要到我的床边看看, 他把我当成了父亲,有时小声的叫:“光涛,你没事吧?”;有时帮我盖盖被子。在父亲快回来的前几天,几次半夜开门到院子里等候父亲,盼望父亲回家。总问我:“光涛快回来了吧?”,这一件件的小事让我深深的感到“唐光涛”这三个字,已经深深的融入到了母亲的血液之中。 2005年是他们结婚60周年,父母亲在社团为他们举行的钻石婚庆上,父亲含泪写下了16个字:“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崇尚美德,关爱家庭。” 当时的澳洲总理霍华德,给父母亲发来了亲笔签名的表彰状,祝词写道:“我和妇人十分热烈的祝贺你们美好的钻石婚庆。”当时联邦反对党领袖比兹力;维多利亚省省长布莱克斯和联邦参议院Ann Corcoran也发来表彰状:分别写道:“60年的婚姻,确实是一件重大事件,因为幸福的婚姻是人们一生中最重要的褒奖和财富”;“祝你们在澳洲多元化社会中健康幸福的安度晚年”;“60年的婚姻是个美好的成果,值得我们由衷的庆贺。” 父母亲用他们实实在在的人生步伐,为我们子孙后代作做出了表率。他们既传承五千年中华传统婚姻的沁润,又接受西方文化的吹拂,他们赢得了一切祈祷幸福,向往和平,追求爱情,以及一切善良人们共同欣慕。我们作为他们的子女,为有这样的父母亲而感到骄傲。 上不愧于天,下不怍于人 父亲在其退休后,1998年就着手写他的回忆录,2001年底他的回忆录上部《悠悠岁月,风雨人生》脱稿。2011年他的回忆录下部《流金岁月,斑斓人生》也完成了。 在上部《悠悠岁月,风雨人生》中,主要回忆了他1926年8月18日出生,到1990年4月正式退休,在国内他的成长,工作,及各次运动的经历。 在下部《流金岁月,斑斓人生》中,主要记述了从1990年到2010年他在澳洲,这20几年为社会做义工的情况,体会和感想。 在回忆录完成后,他曾跟家人提出向“百岁进军”的豪言壮语。他认为,这是自我鞭策,也是为身体健康,提出的奋斗目标。也可使他的余生之年,为社会再进绵薄之力,为澳中友谊合作多做奉献。但万万没想到,这么一个神采奕奕,精神矍铄的老人,竟过早的倒在了“义工”路上。 请让我引用父亲在回忆录中的一段文字作为结束语:回顾85年的漫长岁月,我饱尝了欢乐与忧伤。也经历了坎坷和辉煌。我的人生确实是平凡的一生,没有惊人的创举,仿佛像一头老黄牛的似的,在大地上默默耕耘。我不羡慕达官贵人,飞扬跋扈,颐指气使,也不垂青“大款”“大碗”的荣华富贵,一掷千金。而是老老实实,兢兢业业的做人。当我走完人生征途时,可以自豪的说:我做到了:“上不愧于天,下不怍于人”。这就是我的人生价值所在。 2014年7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