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注定要再次卷入漩涡之中。 它最近一次卷入漩涡,是在2009年10月12日,北京市民任星辉就“三 峡工程建设基金”(以下简称“三峡基金”)收支情况,向财政部提出信息公开要求。而财政部除告知“三峡基金”2008年的收入和支出数据已公开及具体查询 方法外,对任星辉申请公开的其他政府信息,答复称:根据您提交的申请材料,您所需申请获取的其他信息与您本人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并无直接关联。对 于您申请获取的其他信息本机关不予提供。 2009年12月28日,任星辉就此向财政部申请行政复议,财政部作出不予受理决定。任于是在2010年1月26日向北京市一中院提出诉讼。本该7天之内回复,坐等两个月后,法院决定不予受理。 就 在任星辉诉讼请求被驳回的同时,《瞭望》新闻周刊以“追问三峡基金”为题,不仅对任星辉所遇到的信息公开难题给予了报道,而且《瞭望》的记者以函件形式,向财政部、三峡集团提出采访请求。财政部表示,不便接受采访;三峡集团的答复是:“三峡基金是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的专项基金,三峡集团仅是三峡基金的使用单位之一,所以不便就您的问题接受采访。” 其实在向财政部提出信息公开申请次日,任星辉还曾经向国务院三峡建委和三峡集团提出过信息公开申请,前者的答复是:“根据工作职责,这两个问题不属于我办的管理范围。建议向财政部、国家电网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咨询。”后者的答复是“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不是行政单位,也不属于公共企事业单位,不适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无义务向阁下提供上述信息”。 公众也好,国家主流权威媒体也好,兜了一圈,无法问出个所以然。这波漩涡无形消失。 “三 峡基金”的收取依据,是1992年12月30日财政部等四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筹集三峡工程建设基金紧急通知》(以下简称“紧急通知”)。专门为一项具 体的工程设立政府性基金,为中外所仅见。而人民之所以乐于接受,只在于这项工程还在建设阶段时,官方不仅告诉民众,“三峡电力将可照亮半个中国”,而且建成之后,将会享受到更为便宜的电价。 但随着三峡工程的结束,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能源需求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事实上已难以完成“照亮半个中国”的宏愿。2013年,中国总发电量为52451亿千瓦时,三峡工程以年均847亿千万时计,占比为1.6%。而让电价降下来的承诺,也因物价上 涨、电网成本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而搁置,公众所能见到的是三峡集团利润的节节攀升。 当任星辉到处找部门申请信息公开的同时,三峡工程竣工。虽然有舆论认为当工程竣工的同时,理应该停止收取,可是前述“紧急通知”中没有说明何时停征“三峡基金”。 2009 年12月31日,《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颁布,并于2010年1月1日起开始征收该项基金。根据该 “暂行办法”,“重大水利基金利用三峡基金停征后的电价空间设立。”换言之,“三峡基金”改名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继续征收到2019年12月31日为止。 对此,舆论当时有过强烈质疑,但均无法阻止该项基金的征收。其实,一条有关收费的法规头天颁布,第二天就执行,没有留下任何讨论的余地。 只有翻出这些权威媒体报道过的“旧账”,才能更好地理解最近中央巡视组揭露出三峡集团管理混乱的原因何在。三峡工程是国家建设领域的骄傲,它不仅在防洪、发 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这些年来,也为减少二氧化碳和硫化物排放,立下汗马功劳。它同时是一项人民的工程,是每一个用电者用一分一厘堆积起来的伟大工 程。当看到任星辉和国家主流媒体为求信息公开四处碰壁,看到当初利国利民的承诺成谜,看到改头换面的基金继续征收,真是让人痛心不已。该公开的必须公开,人民需要一个清楚明白的三峡工程,这是一个最朴素、最基本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