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總理艾伯特宣佈要彻査聯邦工黨領袖肖頓与工會之間的"賄賂"關係時,立刻掀起了澳洲史上最嚴重的政壇風暴,也把工黨與工會的關係危機掀到了風口浪尖之上,這場政壇大戲已經吊足了全球關心澳洲時政觀眾的胃口。 工黨與工會的關係早已是眾所周知,工會即是工党的巨大社會基礎,也是工黨领袖產生的搖籃,前澳洲總理霍克,基延等都曾是工會的著名領袖,肖頓自然也是前工會領袖。工會標榜代表澳洲藍領的利益,工黨则有代表社會底层大眾的含義。有這樣龐大的社會基礎和後援,在以民主投票為基礎的澳洲政體豈不是都是工黨的天下?但是,民主投票不代表組織投票而是選民的個人投票,任何強制協迫違反選民個人意願的投票行為都會被視為犯法。但是這不能排除工會涉嫌違規向工黨輸送利益的可能。 艾伯特領導的自由黨,在澳洲政坛多年的徵戰中,对工黨與工會的這種政治聯盟一直持抨擊的態度,儘管自由黨聯合了國家黨形成了"聯盟",广受歡迎的聯盟黨的治國理念及澳洲史上曾產生過的執政12年最受欢迎的总理霍华德也来自自由党领袖,但在澳洲政党輪替的政治生態中任何一党也佔據不了絕對主動權。 联盟党在经历了两届的在野党的冷板凳之后,终于在2013年底,以艾伯特為首的聯盟党推翻了大選前三個月才擔任工党政府總理的陸克文。艾伯特當選總理之後,就多次在不同場合表示要徹查在澳洲選舉中不斷暴露出來的政治作弊問題。其中顯露出來的含意直指工党不言而喻。特別是在肖頓擔任工黨领袖之後,要清理政党"賄賂"腐敗的說法甚囂尘上,矛頭直接指向工党。 自由黨領導的聯邦政府宣佈直接通過政府執法部門對工會領導的不同部門秘密向工黨輸送大量現金的指控進行調查,一旦證據確鑿,肖頓就有坐牢的危險。 在霍華特執政時期,就曾發動对當時的"一國黨"以同樣的方式对其進行圍剿,最後導致"一國黨"党波•寒森被判四年徒刑,該黨从此在政壇上销声匿迹。所以艾伯特此次行動可以說是自由黨鏟除對手的殺手鐧,可謂故技重演,有備而來,来势汹汹。 澳州政黨規則里"募捐"政黨經費和選舉資金是允許的,但每一筆資金必須如實申報,並注明合法來源,這就給這種形為的合法與非法之間帶來了灰色地帶,各黨在這灰色地帶監督"博弈”就從來沒有停止过。 作為澳洲政壇上大佬級政黨--工党,绝对不是“一国党”这样的小党所能比拟的。他们对政坛规则的娴熟掌握及多年的政治斗争的丰富经验及国家大党的社会地位是绝对不会轻易退出政治舞台的,也不可能轻易会被老对手打倒。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澳洲的政党游戏规则:政党的经费都是通过募捐获得的,法律允许党团通过成员交纳党费及支持者从现金形式支持政党,每个党都是一样通过宣传,活动,来募集党派在活动包括选举中需要的经费。每个党都是如此,不同的是各党募捐的能力不一样,同时让每一笔资金符合国家审核制度的能力也不一样,自由党有这个能力,工党也具备这样的能力,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两党斗争让两党对各种攻击手段及防备能力早已炉火纯青,艾伯特在完全明白这一道理前提下依然决然要就自由党了解的对方破绽进行大张旗鼓的攻击决不是真正的反“腐败”,而是通过新闻宣传炒作而达到毁坏和重创工党形象的目的,上台不久的艾伯特迫不急待地对工党进行攻击可能有些得不偿失,一是涉嫌对政治对手进行“迫害”反而引起社会舆论的不满,二是自己家里的那些事也可能引起对手破坏性反击而两败俱伤。而艾伯特为什么没有选择在大选期间采取上述行动以确保自己的连任?也给了许多时事评论员更多的想象空间。 编者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一家之见而不代表本刊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