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红包,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之一。然而,如今这却成为不少年轻人的一大负担。“红包负担”,已成每年春节的一个老问题,舆论多有关注,但红包的厚度还是年年增厚,不仅成为年轻人过年的负担,也是很多家庭过年的负担,可以说,带有喜庆和祝福色彩的“红包”已经变味。 拿孩子的压岁钱来说,其实,10元、20元的红包,其“压岁”的意义一点也不少,可是,现在不论是孩子,还是孩子父母,收到这样的红包,可能会觉得是“羞辱”,恨不得扔进垃圾桶,给出这样的红包,也是要有勇气的。 给孩子的红包,掺杂了很多人情世故,有的可能是借给红包,给孩子一笔上学的费用,但这会让孩子产生误解,认为就是给自己开销的,也制造孩子和父母的矛盾。有一些孩子就认为红包该归自己,并在同学中对收到多少红包进行攀比,拿到红包后大手大脚,一下子花几千元请同学聚会的不在少数。针对这一问题, 还有人士呼吁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把一年一度的“红包收入”管好、用好。 有的可能借给孩子红包,拉近长辈间的关系,但一来二往中,这成了很大的人情负担,你给我的孩子多少,我必须也得给(就是因对方没孩子不给,也要记得今后补给),而且给的不能比你给的少,否则就没面子。那些有孩子的家庭,春节期间孩子的红包收入与自己的红包支出估计能打平,苦的是没有孩子的年轻人 ———自己已经拿不到红包,只有支出,当然,他们也是为过去自己收红包“还债”,以及为未来自己的孩子收红包“预支”。这样代代相传,也就积下了“人情债”。而随着物价上涨,红包也就水涨船高。 往年所送红包中,还有一类是“腐败红包”,就是借给官员子女红包之机,进行行贿,这类红包的厚度是远非普通红包所能及的。有的贪官的孩子,红包收入高达几万元。当然,今年这种情况似乎有很大的转变。 对这些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借此对他们进行公民教育,告诉他们父母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权力不能滥用,不能借权力敛财,那些钱财是不能乱收的,如果收取,则可能成为父母违法犯罪的帮凶。而不能告诉他们现在在“风头”上,父母这样也是“避风头”,要给予理解。 在国外,一些富豪也很少给孩子零花钱,而是让他们自己打零工挣零花钱,中国很多人认为这在国内没现实可行性,哪有那么多机会给孩子打零工?就是 有又有多少父母舍得让孩子去打那些让人看不起的零工?等等。不得不说,这是中国的教育观出了大的偏差,大家于是作茧自缚。很多传统、过时的观念,是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