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澳洲国庆日零点刚过,澳洲总督秘书处就公布了国庆日颁发勋章的澳洲人名单,此次共有超过900人获授澳洲政府勋衔。除了军方表彰的240人,683名澳洲人将获得政府勋衔。这683人中,男性471人,女性212人,其中7人获授AC (Companion of the Order ) 勋衔、40人获授AO (Office of the Order of Australia) 勋衔、149人获授AM (Members of the Order of Australia) 勋衔、487人获授OAM (Medals of the Order of Australia) 勋衔。和去年女王日授勋相比,此次683位授勋的人士中,妇女人数得到大幅提高,增加至212名,比去年的209名还多出3人。 本次授勋的683人中, 4名华人获OAM勋衔。其中维州3人,南澳1人。巧合的是,获得OAM勋衔的3位维州华人都是来自墨尔本。 澳洲勋衔制建立于1975年,至今已38年的历史,建立的主要目的是表彰对澳洲有突出贡献的人士,每年在澳洲国庆节和女王生日授勋。今年获授最高勋衔AC勋衔的有生物医学界泰斗Samuel Frank Berkovic,他在癫痫病研究方面成果颇丰,是著名的业界学者的同时,也是临床学的专家。另一位获得AC勋衔的是莫纳什大学校长兼校委会主席Edward Byrne,他之前就曾获得AO勋衔,此次是更上一层楼,晋级到AC勋衔。 Timothy Vincent Fairfax因为对慈善事业的巨大贡献,支持视觉艺术的发展,同时大力推广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等贡献,同样被授予AC勋衔。Bruce Harold McKellar教授因为在理论物理学上建树颇丰,也获得AC勋衔。对于公众来说,澳洲国宝级男演员Geoffrey Rush可能是这次AC勋衔获得者中名气最大的,作为一名好莱坞知名澳洲男演员,Geoffrey Rush在1996年凭借因电影《Shine》荣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也是第一位拿到此奖项的澳洲人。Sally Gordon Thomas作为北领地长官,因为对当地司法建设的推动获得AC勋衔,最后一位获此荣誉的是一位已故的土著音乐家Yunupingu,?迟来的勋衔也算是对他最好的告慰。 此次4位获得OAM勋章的华人中,有热心公益事业,创办维州新生会的姚沈宛,她积极帮助患癌华人,向社区提供防癌讯息并为华裔背景受癌症影响的人士提供一系列支援服务;有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的华社领袖马世源,在先富之后,饮水思源,积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有成功企业家黄奇渊,在创业成功后积极回馈社会,促进澳洲与亚洲的经济交流;还有一生与功夫结下不解之缘的刘彪师傅,对社区活动亲力亲为,给年青一代的澳洲华人树立了绝佳榜样。 今年澳洲军方1人获授AC勋衔、2人获授AO勋衔、11人获授AM勋衔、9人获授OAM勋衔。另有48人获授公共服务奖章、34人获授澳洲警察奖章、34人获授澳洲消防服务奖章、15人获授医 疗急救服务奖章、16人获授紧急救护服务奖章。 澳洲政府为表彰对“国家和人民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于1975年惠特兰总理执政期间正式建立授勋制度。自 2000年以来,已有逾1.3万人获颁澳洲勋章。澳洲总督秘书处会在每年国庆日和女皇诞辰日各公布一批获奖人名单,进行表彰。 墨尔本社工姚沈宛。 墨尔本社工姚沈宛:抚慰癌症病人的心灵 此次荣获OAM勋衔的姚沈宛(Dorothy Yuen YIU),是维省新生会(The Chinese Cancer Society of Victoria Inc)的创办人。维省新生会是一个向社区提供癌症讯息并为华裔背景受癌症影响的人士提供一系列支援服务的机构。 来自香港的姚沈宛已经定居墨尔本38载。担任社工工作将近40年,服务不同的社会机构,例如老人福利等。看到一些华人罹患恶疾,身处异地,语言不通,孤单无助,原在维省癌症协会担任健康教育员的姚沈宛,获邀筹组支援患癌华人的新生会。1996年, 她创办了维省新生会,一直从事义务工作至今。她热爱这项工作,为之无偿地投入她的心力和时间,迄今已18年。2011年,姚沈宛荣获维省多元文化委员会卓越奖;2006年,她荣获墨尔本市市长社区服务贡献奖。 对于获得OAM勋衔,姚沈宛表示非常高兴,她说能够获得这样的殊荣,应该要感谢她的丈夫和孩子们的大力支持,还有众多义工为新生会无私的奉献。她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个荣誉。 姚沈宛还希望能够通过本报向华人社区传达一个信息:如果有人不幸罹患癌症,不要害怕,也不要绝望,更不要觉得这是一件丑陋的事情,会有很多机构很多人在一旁支持着他去打赢这场抗癌战役。 墨尔本华社领袖马世源。 墨尔本华社领袖马世源:恒持善念,恪尽本份 此次荣获OAM勋衔的马世源(Jack Nguyen Ma),今年61岁,祖籍广东省潮阳,生于越南蓄臻市。马世源于1979年抵达澳洲定居墨尔本,刚开始时一无所有进入汽车工厂当工人,后来成立了中药材公司,接着业务扩展到亚洲食品杂货、陶瓷器皿、家庭用具、工艺百货等,销售到全澳各州市场,此后他又进军房地产业务。 从白手起家到创造了自己的事业王国,马世源表示人应饮水思源。马世源伉俪热心社会公益,赈灾济苦,扶助社群的发展,逢建庙兴学,筑桥铺路等,均鼎力相助,出钱出力。几年前墨尔本市郊发生严重的山火,马世源便迅速发起了赈灾救济捐款活动,筹集到了15万澳元捐到当地慈善团体手中。 马世源积极参与澳洲华人社区的公益活动,目前担任维州潮州会馆会长,此外还在众多华人社团中担任重要的职务。他对澳洲社区和多元文化的贡献,获得了澳州联邦和维省政府的嘉许,曾获澳州联邦建制百周年勋章等荣誉。 南澳企业家黄奇渊:积极创业,回馈社会 居住在阿得雷德的黄奇渊(Francis Wong)于1988年从文莱移居澳洲并创建了旅游公司,获得众多奖项。 此外黄奇渊还掌管促进贸易和项目开发的市场营销公司、高档葡萄酒出口企业和咨询公司等。 他的积极态度和创业作风在当地赢得了广泛尊重,在1998年,澳洲联邦移民和多元文化事务部部长任命他在商业顾问小组任职。黄奇渊曾荣获澳洲、南澳旅游个人最杰出贡献奖,在2002、2003、2004年他连续3年被南澳国际商贸委员会(CITCSA)授予国际商业大使称号。 黄奇渊还在众多董事会、理事会和委员会任职,包括澳大利亚文莱商务委员会全国主席、南澳国际商贸理事会主席、妇女和儿童医院基金会董事会成员等。此外,黄奇渊热心华人社团事务,联合南澳许多华人社团合作举办中国新年庆典,广受欢迎。 对于在澳洲国庆日荣获OAM勋衔,黄奇渊表示这是一项殊荣,也因此感到非常高兴。他说:“这不仅表示澳洲主流社会承认接受了我的对社会的贡献,也使我成为亚洲移民到澳洲并为澳洲社会做出贡献的榜样。”他认为,对于华人来说,为澳洲社会创造经济利益和与澳洲社会加强文化间的交流都同等重要。 墨尔本华社领袖刘彪 墨尔本华社领袖刘彪 :人生以服务为目的 刘彪(William (Bill) Lau),祖籍广东,童年时移居到香港,后来再从香港移民至澳洲,从此在墨尔本定居了数十年,如今已经当了爷爷。 年青人以及墨尔本中华青年会的成员们都亲切地称刘彪为“彪叔”。刘彪十九岁就参加了墨尔本中华青年会,两年后即开始在会中教会员们舞狮以及中国功夫。刘彪与这个训练年青人,健康向上的组织从此结下深厚情缘,为此他付出了数十年如一日的投入,他的四个儿女们也成为了墨尔本中华青年会的骨干。此外刘彪还参加了澳亚民族电视台,也曾担任了一届的台长。 刘彪数十年如一日服务墨尔本华人社团,已记不起办了多少大大小小的活动。除了主办外,也参加协办。边做边学习,因此能广结人缘。刘彪表示他最喜欢做的就是为社区办活动与参与团体的活动。 刘彪说:“今年澳洲国庆日获得澳洲政府颁授OAM勋衔,我深感荣幸。真心要感谢太太及子女们的倾力支持,当然也离不开感恩朋友们、工商家、侨领们,在我办活动时直接与简接对我的支持。要和读者分享的事,勋衔的获得,是要感谢政府对我为社区服务的认同。真正开心的是,我始终抱持‘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去从事为华人社区的服务,尤其是对中华青年会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