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最新研究引发了健康专家对澳大利亚孤独危机的严重关切。 年轻一代通常被认为是社交最活跃的群体,尤其在数字通讯方面更是如此。但一份新的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年轻人正频繁且长期地感到孤独。 米歇尔·林(Michelle Lim)副教授是“共同终结孤独”(Ending Loneliness Together)组织的首席执行官兼科学主席,该报告正是由该机构发布。 她表示,这项研究揭示出一场青年孤独危机——如今,澳大利亚每七位年轻人中就有一人正经历持续性的孤独。 此外,数据显示,在15至25岁的年龄群体中,有43%的人正在经历孤独感。 米歇尔·林副教授在接受SBS库尔德语频道(SBS Kurdish)采访时表示,孤独是一种人类天生渴望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本能之一,但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孤独呈现出高频率和长期性: “让我担心的是,那七分之一的人正经历的是持续性的孤独。所谓‘持续’,是我们第一年询问他们是否感到孤独,第二年再次回访时,他们仍然表示感到孤独。对我而言,这意味着一旦他们陷入孤独,就很难脱离这种状态。” 这份题为《呼唤连接》(A Call for Connection)的报告发布之际,正值“孤独意识周”(Loneliness Awareness Week),时间为8月4日至10日。 该研究基于“澳大利亚家庭收入与劳动力动态调查”(Household Income and Labour Dynamics in Australia, HILDA)的最新数据,以及对年轻人的深度访谈。报告指出,那些经历长期孤独的年轻人,出现严重或极严重心理困扰的可能性,是非孤独人群的七倍以上。 米歇尔·林副教授表示,研究还发现,一些环境和社会因素会加剧个体的孤独体验:“我们调查了哪些人正陷于孤独并持续处于这种状态,发现某些因素让问题变得更糟,比如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心理问题、失业,以及经济压力。这些问题不仅使人变得孤独,也让他们难以摆脱孤独。” 凯茜·凯泽尔曼(Cathy Kezelman)是“蓝结基金会”(Blue Knot Foundation)的主席,该组织致力于帮助成年后的童年创伤幸存者。她指出,一些群体尤其容易陷入长期孤独,包括那些经历过复杂创伤的人——这种创伤可能与暴力、虐待、忽视或剥削经历相关。 她补充说,这些创伤经历会进一步加深个体的自我封闭,与社区产生隔离感:“当孤独感非常强烈时,它会对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我们可能陷入自我思维的漩涡,不断反复思考负面情绪,这对身心都是极其不利的。而一个人越是自我封闭,就越缺乏外界的积极反馈,而心理健康又会反过来影响身体健康。” 今年“孤独意识周”的主题是“瞬间很重要”(Moments Matter),强调在家庭、工作、校园、网络和社区中建立人际联系的重要性。 米歇尔·林副教授指出,这一主题也契合了“共同终结孤独”组织的倡议,即推动建设更易获取、更具包容性的社区空间,并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社交机会,帮助年轻人建立并维系人际关系: “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实际上在制造孤独。因此,我们不能总是把责任推给个人,而应该关注那些更广泛的社区、经济和社会结构性因素。我们正在推动系统性的改变,希望创造一个更有助于人们自然建立并维持健康人际关系的社会环境。” 本周早些时候提交给新南威尔士州议会(New South Wales Parliament)的一份《孤独问题调查报告》(Loneliness Inquiry report)也表达了同样的关切,呼吁加大对促进社交联结和归属感空间的投资。 在为期一年的调查之后,新州社会问题常设委员会(Standing Committee on Social Issues)就孤独的普遍性、成因和影响,提出了20项政策建议,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孤独问题。 新南威尔士州青年行动组织(Youth Action New South Wales)首席执行官劳伦·斯特雷西(Lauren Stracey)表示,报告中关于建设更多青少年专属空间(youth hubs)的建议尤为重要: “我们从年轻人口中了解到,他们需要属于自己的安全空间,才能更好地在社区中感受到归属与连接。报告建议投资建设青少年活动中心。它既可以是传统形式的活动空间,也可以是本地未充分利用的场所,比如空置的社区中心或某间空房。关键是为年轻人创造一个能与同龄人交流互动的地方。” 她强调,考虑到澳大利亚将在今年12月起禁止16岁以下用户使用社交媒体,投资建设这些由年轻人参与设计的包容性空间显得尤为重要:“设立青少年中心和新的社交空间,是为了确保在我们撤除线上社交方式的同时,也提供线下的替代途径。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取缔数字空间,而不在现实中建立新的联结方式。我认为,青少年中心正是这种孤独解方,是帮助年轻人从孤独走向归属的桥梁。” 她补充指出,应对青年孤独危机的第一步,是为他们提供寻找归属感的机会:“归属感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年轻人也不例外。为他们提供一个能与同龄人相处、同时有正面榜样陪伴的环境非常重要。青少年工作者就是很好的榜样。正是这些支持和陪伴,能帮助我们建立自我,成长为健康、成熟的成年人。” 值得一提的是,孤独问题并非澳大利亚所独有。 近年来,英国和日本甚至分别设立了专门的联邦部门来应对这一挑战。 如果您或您认识的人需要心理支持,请拨打Beyond Blue支持热线:1300 224 636,或拨打生命热线(Lifeline):13 11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