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时代报》报导,内墨尔本社区法律事务所(IMCL)去年代表多达 1000 名公屋租户向最高法院提起集体诉讼,此次申请是该诉讼的升级。 律师担心,政府可能会在法院审理集体诉讼之前,就开始将居民从第一批要拆除的楼中迁出。 该高层重建项目被州政府称为“澳大利亚历史上最大的城市重建项目”,是州政府宣布的住房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项目将在未来 30 年内逐步拆除和重建分布在墨尔本内城的所有公共住宅大楼,以容纳三倍数量的居民。 根据该计划,到 2051 年将有约 3 万人居住在这些住宅区,其中 1.1 万人居住在社会住房中,比现在的人数多出约 1000 人。其余将是私人公寓,还有数量不明的所谓“经济适用房”租户。
对话被迫搬迁的华人住户 在公屋生活了25年后,香港移民Kai NG近日被迫搬离了熟悉的社区。他是受维州44栋公屋拆除计划影响的居民之一。 2025年8月6日,针对该计划的最后一场听证会在墨尔本结束,多名公屋居民出席,表达他们不愿搬迁的心声。 今年四月集体讼诉失败后,维州公屋(public housing)的居民正在为他们的未来而战,反对维州政府拆除44栋高层公屋的决定。 香港移民、年过古稀的Kai NG是被迫搬迁的公屋居民之一。 “这(公屋)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地方,这是我的家,我的社区,但它们正受到影响和威胁。” 现年70岁的Kai告诉SBS普通话,他住在公屋已经25年。1980年从香港移民到澳大利亚后,他曾在墨尔本唐人街的一家中餐厅工作,单身多年。 2023年9月,维州时任州长丹尼尔·安德鲁斯宣布,2051年前,共44栋高层公屋将被拆除。 不满的公屋居民随后发起了集体诉讼。2025年四月,集体诉讼被驳回。目前,该案件正在上诉中。 公屋居民:“绝望和沮丧” Kai说,自己从未被询问过关于公屋拆除的意见,只收到了一张需要他签名的搬迁同意书。 “从来没有人问过我对这个搬迁项目的意见,他们也没有提供翻译人员,许多居民在没有充分理解的情况下迫于压力,签署了搬迁协议。” 大家都不想搬。 他告诉SBS普通话,被迫搬家是件很痛苦的事情,他不愿告别邻里间熟悉的面孔和附近便利的医疗设施。 “最重要的是,我们这个社区人人都互相帮助。25年来,我们彼此关照,”Kai 说,“一个人照顾自己是不容易的。” 另一位香港移民Tim(化名)在墨尔本Flemington的一栋公屋里生活了20多年,该住宅被列入首批拆迁计划、也是2020年疫情期间被政府封锁的九栋公屋大楼之一。他说,自己得知要搬迁的消息后,非常震惊,之后寝食难安,感到“绝望和沮丧“。 我们楼内所有住户每次见面都会讨论这个问题,气氛与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我们被严格封锁时同样令人不安。 Felmington公屋住户Tim(化名) “我度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有些夜晚虽然能入睡,但我常在半夜醒来,思考自己的处境,焦虑到无法再次入睡。”
什么是公屋? 在澳大利亚,公屋和社区住房(community housing)都属于社会住房(social housing),旨在为低收入者人群提供可负担的住房选择。 其中,公屋由政府管理,房租不超过居住者收入的25%;社区住房的房租则略高,为25%至30%之间,由非营利组织运营。申请者需在社会住房等待名单上登记,等待时间视其申请条件而定。 根据澳大利亚生产力委员会(Productivity Commission)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6月30日,全国共有逾28.6万户家庭住在公屋里,和2015年相比减少了近2.9万户。 而社区住房的住户数量则显著增长,从2015年的6.9万户增加到2024年的10.6万户。 在维州,高层公屋的造型往往比较单一,它们的外观多用灰色混凝土,嵌有统一的窗户排列,一般不带有额外装饰。 城市规划专家、墨尔本大学建筑建设与规划学院的韩笋生教授解释道,公屋标准化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控制成本,如果设计花样很多,成本则会增加。 “公租房的目的是为大家提供可负担的住宅,所以在用料、设计上的花费都要控制,你看到的这些窗户都比较标准化,也是这个考虑。” 韩教授表示,自己在参观公屋时注意到,移民在公屋居民中“占比还是挺大的”。 “从历史上来讲,这些移民人口占了低收入人口的很大一部分……可能会有一些弱势群体住在里头。” 拆除还是修复? 州政府称,这些高层公屋过于老旧,存在安全隐患且能源效率低下,他们承诺拆除完成后,将对旧址进行现代化改造,增加住房供应,并在改造完成后允许居民返回。但很多公屋居民对这一说法并不买账。他们支持对公屋进行修复而不是全部拆除。 我并不认为它老旧到无法拯救,只要进行一些翻新和妥善的维护,它完全可以再使用20年,甚至40年。 Tim在其提交的公开声明中表示,他参观了朋友搬入的社区住房,发现“这些新楼房的居住条件远不如我们现在住的这些虽然年代较久但设计良好、建造坚固的公屋。” 他说,社区住房的房间狭小、消防通道设计有缺陷、安全性也不如公屋,“如果某些房屋发生火灾,火势可能会挡住这些住户通往唯一紧急出口的路”。 在一项针对维州公屋改造的提案中,墨尔本一家非营利性组织OFFICE建议保留并升级Flemington公屋住宅,并在现有停车场上新建五栋中层住宅楼,这将为政府节省3.64亿澳元。 但政府表示,翻新这些旧楼并不具备可行性,即便只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修复,未来20年的花费也将高达约23亿澳元。 “决定重建这些高层公屋是基于多方面专家建议,包括噪音控制、可持续性、无障碍设计、建筑法规合规性、抗震能力、垃圾与回收处理、空间布局、通风系统、私人户外空间以及基本居住标准等,”Homes Victoria的一位发言人在给SBS普通话的回复中写道。 这项工程预计将在未来几十年内造福维州居民,并将社会住房数量至少提升10%。 Homes Victoria发言人韩教授表示,决定拆除而不是修复,对政府而言,能更有效地利用这些土地。 他说,对44栋公屋拆除后的改建计划尚未确定,部分土地或将被用来建设商业住宅,政府可获得收益。 “这些地方一般的位置是比较好的,设施也比较健全,要重新开发成商品房的话,它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市场需求。”
搬迁进行时 目前,位于Flemington的 Holland Court 12号和 Racecourse Road 120号,以及北墨尔本的 Alfred Street 33号的三栋楼的搬迁工作正在进行中。 一位Homes Victoria的发言人告诉SBS普通话, 截至2025年7月18日,已有76%的居民搬入新家。 “如果居民搬入由非营利机构管理的社区住房,Homes Victoria将与该机构协商,确保租金设定与公共住房租户相似,同时考虑到任何适用的联邦租金补贴。” 近日,Kai搬入了Richmond的一套两室公屋,距离他原来的住处只有数百米。 他说,自己没有工作,每周只靠500澳元左右的Centrelink补贴生活,其中150澳元用于支付房租,另有50澳元用于电费。“他们让我签署搬迁文件时,并没有告诉我新住处需要支付的额外费用,包括水费、燃气费等。”“他们后来才告诉我,但我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三处重建项目平均13.5%回迁率 根据现已废止的”公屋更新计划”(PHRP),Erceg女士所在的Prahran社区等九处公屋被列入拆除名单。 租户们曾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保证他们有权回迁至改造后密度更高的公私混合社区。 这项权利已成为维州政府最大规模重建计划的核心承诺——未来25年逐步改造墨尔本44栋公屋高楼。 但最新数据显示,早期改造项目的回迁率低得惊人。 家庭公平住房部数据显示,Erceg所在社区回迁率为21%(17户)。而在Hawthorn、Ascot Vale和Heidelberg West三处PHRP项目,符合条件的家庭回迁率仅为13.5%。 当局解释称低回迁率表明租户对新居满意,但议会调查显示,项目启动前九处社区已有数千户申请调换住房。 随着高楼改造计划启动,维州公屋租户协会警告:数千搬迁户仅凭政府政策文件获得回迁承诺,缺乏法律约束力。”他们只能赌下一届政府会遵守本届政府的承诺,”协会代表Katelyn Butterss直言。 住房维州发言人强调所有搬迁户都受政策保护,但官网显示回迁需满足新房适配条件。 Erceg女士最终选择不返回Prahran社区——直到被告知现住的Port Melbourne公屋也将拆除。 “我才刚安顿下来,当初搬迁时你们不知道这里也要拆吗?”她质问道。原定的低层住宅方案已变更为两栋9-11层高楼,这位七孩母亲将在政府补贴的出租房过渡一年半。 墨尔本公屋改造计划引发连锁反应,Jeannie Erceg等租户在十年内面临多次强制搬迁。 尽管政府承诺回迁权,但数据显示实际回迁率不足15%,且改造后的住房难以满足多子女家庭需求。 维权人士质疑政策缺乏法律约束,弱势群体在城市化进程中被迫不断适应新环境,原有社区网络面临瓦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