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立即注册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关闭

官方新闻APP发布!

手机客户端
亲,只会在电脑上看新闻?赶紧下载我们官方手机APP【墨尔本头条】,每天五条权威信息,身边事,天下事,一手掌握。

查看 »

 

澳洲原住民文化使者周小平

2017-6-9 14:3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174| 评论: 0

摘要: 周小平擅长中国水墨画,1988年的一次澳洲之旅改变了他的艺术轨迹。他为澳大利亚原住民艺术的博大精深所吸引,深入原住民社区,与原住民同吃同住同创作,开创了一种新的画风。周小平也因了解而热爱,成为澳大利亚原住 ...

     


周小平擅长中国水墨画,1988年的一次澳洲之旅改变了他的艺术轨迹。他为澳大利亚原住民艺术的博大精深所吸引,深入原住民社区,与原住民同吃同住同创作,开创了一种新的画风。周小平也因了解而热爱,成为澳大利亚原住民艺术的文化传播使者。

三十年前周小平第一次到墨尔本开画展,此行改变了他的人生。他在澳大利亚的心脏--乌鲁鲁巨石地区第一次见到了澳大利亚的原住民。

“第一印象是震惊,因为之前从来没有见过,不了解,突然在我面前出现。”

“我听说这些原住民[艺术家]都没有受过任何的艺术训练或者教育,这引起了我更多的好奇......[原住民绘画]表现形式比较单一,比较图案化,但是它的内容,作品本身告诉人们的故事却是那么的丰富,这种故事的表述,如果他不告诉你这些故事的话,就无从入手去理解作品的含义。”

澳大利亚原住民绘画善于用符号来诠释故事。为了了解这些独特符号背后的故事,周小平找到了当地的土地管理委员会,那里的工作人员对周小平也感到很好奇,因为在那个时候当地很难见得到来自中国的游客,更不要说是对原住民文化感兴趣的艺术家。

为了能让这位中国画家了解到最传统的原住民艺术,土地管理委员会把周小平推荐去了北领地首府城市达尔文附近的一片名叫Arnhem Land的原始丛林,那里生活着保持了传统原生态的原住民社区。

“我一下子就进入到它的心脏地带了,进入它真正的环境里去了。”

年仅二十多岁周小平从大城市忽然被“空投”到一个仍然以打猎为主的古老文明中,这位年轻的艺术家并没有感到很难适应。

 “生活在丛林里当然以大自然为环境为背景。大家以打猎为主,用猎枪打袋鼠、野牛、野猪,还会用长矛或鱼线钓鱼。”

生活中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画画,周小平会跟着社区里擅长作画的原住民去丛林里找一些树皮,把树皮剥下来烤、加工、展平,然后在上面画画。

“我也跟他们学了很多绘画,表现形式以及作品背后的故事,这些故事表示当年发生在那个地区的一些事情,这些事情了解的人知道,但是在绘画里直观地去看是看不出来的。这些故事有的简单,有的比较严肃,有的非常严肃,这些事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知道或者谈论的,例如一些比较神圣的宗教仪式。”

在过去这三十年里,周小平断断续续地在澳大利亚北部、西部和中部的原住民社区生活了数年。对原住民以及他们的文化的理解与尊重也换来了原住民对他敞开心扉。

“不是说第一步走进去就能得到信任,也经历了漫长的阶段才能逐渐地得到他们完全的信任。首先就是大家互相尊重,对生活和文化不同的尊重,一起住、吃、行,与原住民艺术家的合作,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取得别人的信任。”

在第一次深入原住民社区十多年后,周小平逐渐有了原住民的辈份、名字和血缘。他被看作是社区中的一份子,得以参加只有他那个辈份的人才能参加的宗教仪式。周小平说,他的土著名叫Wunglu Wunglu,意思是海龟,这也是他的图腾。

周小平对于澳大利亚原住民艺术的探讨以他的话说“比较本源”,他的绘画慢慢融合了原住民的风格。
周小平绘画作品风格演变也体现了他对原住民艺术的理解由浅入深的不同阶段。

“早期的时候,我画的东西是我能看到的东西。逐渐的慢慢变抽象,我画的是理解以后的东西,比如土地的意义,作为外来人,在去理解了它的土地的意义之后我的理解,对土地的理解,所以这是我的创作。再接下来我的画走向更广阔的领域,不只局限于澳大利亚,更多的是现实与虚幻的叠加。”

周小平说,澳大利亚的原住民绘画与中国的传统水墨画在内容上没有太多的相通之处,但是在绘画材料上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些材料也代表一种文化,中国有宣纸,原住民用树皮,水墨画用的墨是墨块在砚台上磨出来的,原住民绘画中用的四种基本的颜色,黑的是木炭,白的是石膏,红的和黄的都是矿物石,也是在石头上磨出来的。”

对澳大利亚原住民艺术因了解而热爱,周小平把这种文化融入自己的画作之中,开拓了他的创作视野。三十年过去了,周小平仍然活跃于原住民社区。

从历史上看,华人与澳大利亚原住民早在18世纪就有贸易往来,当时的华人与澳大利亚北部的原住民进行过海参交易。到了19世纪60年代淘金潮时期,华人来到西澳州北部地区,与当地的原住民妇女通婚,至今在布鲁姆地区仍生活着不少华人与原住民的后代。可是这些历史却不太为人所知,如今华人对于原住民社区以及原住民艺术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周小平感到身上所肩负的责任。

他成为第一位把原住民艺术介绍给中国观众的艺术家。1996年周小平在中国安徽合肥举办了中国第一个澳大利亚原住民艺术展。近日周小平带着他的作品到中国北京、四川和江苏举办《重返大地》艺术巡展,其中部分作品是他与原住民艺术家共同创作的。在巡展中周小平不仅展出作品,还亲自向观众解释他的作品,帮助大家理解这些画作。

曾与周小平合作过影像项目的原住民电影人、银幕艺术家柯蒂斯·泰勒(Curtis Taylor)也出席了巡展活动。他认为周小平搭建起了澳大利亚土著文化与中国文化沟通与理解的桥梁。

“我认为[土著艺术家]真的很渴望进行跨文化合作,但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我觉得周小平的作品以及他此前一起合作过的人证明了一起工作所能取得的成就,一起坐下来进行讨论,建立关系。[他]不害怕深入那些地方,把两种不同的风格结合起来。真的很让人激动。”

与原住民艺术家合作是周小平的艺术特色之一,他在他的《重返大地》艺术巡展的目录册中这样描写他与另一位原住民艺术家杰米·派克(Jimmy Pike)的情谊。

“从此,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荒野上漂荡着一阵笑声、一阵美味。欢声笑语不但跟随着我们的足迹,在荒原上漫游,而且会绕在大树周围,每天夜里我们燃起一堆篝火,背靠着背,相互分享给自内心的世界,一根根线条,一块块颜色将我们的身影和感受展示在了纸上,他们见证了两个画家在荒原上的情结。”

周小平的艺术创作似乎不应该以某个特定的文化背景作为界定,也不应该以某种特定的表现手法作为界定。在周小平的作品中,既蕴含了对澳大利亚土著文化独有的图腾文化的指向,也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手法。虽然周小平的部分作品使人想起高更对大溪地土著文化的表述,但是周小平的艺术并非在描述一个隔绝于现代艺术、现代文明、现代文化的独立个体文化体系。他的作品完美而巧妙地将看似毫无关联的两种人类文化融合,从而以艺术的形式,以一个更广阔的视角体验人类文明跨越时间、地域、种族、语言在整个大自然中的发展以及意识形态沉淀——即“重返大地”之意。
 
周小平与澳洲本土艺术家的合作也充分体现了这种高度融合。他并非是以一个观察者、外来者、或者是入侵者的身份对待澳大利亚的土著文明;相反的是, 他成为了这一丰富文化积淀的一份子,并将他的艺术作品以不同文化的“局内人”(insider)的认知与理解将他个人的文化经历塑造成了具体明显个人特征的艺术作品。

周小平,画家、探险者以及故事的讲述者。28年前,他在一次访澳画展结束后的环澳旅行中邂逅澳洲的原住民文化,被澳大利亚广袤自然的灵性色彩和神秘传说深深吸引了,追逐着原住民的足迹,他走进了澳洲原始部落的艺术,与天空、荒野、游鱼与飞鸟进行对话。如今,他带着澳洲原住民艺术和土著朋友们回到中国,用色彩和影像与我们分享澳洲原住民文化和这片神奇世界里的故事。

画中人
跨越“红石头”的使者,在梦幻之地邂逅原住民
红石头又名乌鲁鲁,千百万年来静静伫立在澳大利亚的中心位置,在乌鲁鲁奇特的洞穴里,有澳洲原住民留下的古老绘画和岩雕。原住民绝不肯轻易将这些意义非凡的神秘图腾视以外人,但是,他们却接纳了来自中国的周小平共同生活和艺术创作,“我模仿李小龙与这里的小孩子打成一片,我跟原住民同吃同住,他们不拿我当客人。”周小平走进澳洲的内陆荒漠,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桥梁:“是彼此之间的尊重,让我们成了朋友。”

跨越 周小平
这幅名为《跨越》的作品讲述了一个“穿越”的故事,赭石制成的红色颜料是澳洲原住民绘画的传统色彩,在中国传统的宣纸上与水墨的颜色交融出一片神通想象的天地,一队土著人是经由小径跨越了墨色的边界,似乎是穿越了时空的“任意门”进入到一个新的世界,但氤氲的墨色暗示这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地点,他们去往怎样的秘境?画家把想象的空间留给了看画的人。

带你去荒漠,走吗?
“我们会有争吵,吵完架再一起画画。这才是真正的朋友。”谈到自己的澳大利亚原住民老朋友,艺术家周小平的眼中笑意满盈,他说:“澳大利亚总理都不能进去的原住民部落,我可以进去。”周小平不只是艺术家,更是“最走心”的文化使者,30多年前他来到澳洲,过真正的原始生活,在广袤空旷的原野里,他的艺术回归到人与自然共生的状态。

在一张记录他与澳大利亚原住民协同创作的照片中,来自东方与澳洲的两位艺术家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毛笔同绘一幅画,落笔点染之间,蛇、游鱼、水滴等澳洲土著图腾跃然纸上,两位艺术家跨越两种文化达成了默契合作,澳洲原住民真正把这个来自东方的艺术家当朋友,允许他用部落的图案和纹饰。而在这之前,任何外来客都不被允许使用这些神圣的原住民纹饰。
鸢寓于风,鱼寓于水,精灵栖身于岩石之中
澳洲原住民没有文字,绘画就是他们的记事代码,每个澳洲土著人都有自己的图腾,他们将自己的秘密、想象和故事记录在画面上。

回归生命 周小平、布龙布龙
在周小平与土著画家布龙布龙共同创作的画作上,画面的右边,布龙布龙用游鱼的几何纹饰记录了自己的故事,周小平在左边画了绿色的湖水,左右两边的画风看似全然不同,但是,当布龙布龙跃动的鱼“游”进绿色的湖水中,这些鱼逐渐变成了有立体感的中国锦鲤,这个巧妙的创意把中国传统画法和澳洲土著艺术联系起来,将两种不同观念和画面融合,并且丝毫没有脱离古老文明的传统表达方式。

天、地、人 周小平
精灵是澳洲原住民重要的宗教偶像,土著有自己的创世纪和造物主“圣灵”,圣灵创造了人、动物和风雨,精灵受圣灵委派来到人间,在澳洲原住民的观念中,精灵就隐身在岩石之中。周小平以此为题创作了精灵。
周小平早期的创作受澳洲岩画风格的影响,精灵的剪影围绕画面中心的圆形结构起舞。魂影似的精灵形象斑驳交错,不仅吸收了澳洲岩画的特征,还弥漫着中国传统水墨的气质。

之后,精灵不再是画面中心位置,缩小为散乱在各地的精灵,融汇于色调交浑的天地之间。色彩也由黑白变成了土著的四种传统色彩——红、黄、黑、白。他用赭石、黑木炭和白石膏粉作画,斑驳的色彩结构弥散成互相渗透的色域,每一色区自身又形成层次交错的“织体”,交织成一个斑斓的精灵世界。

龙与彩虹蛇,两种古老文明跨越海洋的对话
传统的澳洲土著在丛林和广袤的原野上露天而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他们眼里的世界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经过多次与原住民交流,参加了几次神秘的原住民仪式后,周小平开始理解澳洲原住民看待世界的独特视角——他们画里的世界是鸟瞰视角下的二维平面。

传说中,水洼是生死轮回的起点,开辟天地的彩虹蛇就居住在水洼之中。这让人联想起中国的龙,在周小平的画中,斑驳翻卷的色调中浮现出平行视角下一条龙的身影,鸟瞰视角下的旋涡形水洼像繁星般铺陈在画面上,不同的视角看到不同世界,艺术家将他们置于同一幅画面中,诉说着两个古老文明对于生命相同的追问。


友情插件推广,完美枫枫wanmeiff友情插件推广,完美枫枫97yun友情插件推广,完美枫枫vcpi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