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立即注册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关闭

官方新闻APP发布!

手机客户端
亲,只会在电脑上看新闻?赶紧下载我们官方手机APP【墨尔本头条】,每天五条权威信息,身边事,天下事,一手掌握。

查看 »

 

老北京的交通工具

2013-12-4 15:4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122| 评论: 0

摘要:   明清时期,北京地区居民短途出行多靠步行,一些贵族、官员、富户则乘轿子或坐驴马车者居多。轿子可分为两人小轿、四人小轿和八人以上抬的大轿等。按用途又分官轿、民轿、喜轿、快轿等。当时乘轿是身份的象征,等 ...
 
  明清时期,北京地区居民短途出行多靠步行,一些贵族、官员、富户则乘轿子或坐驴马车者居多。轿子可分为两人小轿、四人小轿和八人以上抬的大轿等。按用途又分官轿、民轿、喜轿、快轿等。当时乘轿是身份的象征,等级要求特别严格,如有违犯必受严惩。
  清乾隆年间,骡车开始兴起。一般使用榆木、柳木、桦木制造,高档的还有使用红木制的,装饰也比驴、马车讲究,又快又稳当。车有大鞍、小鞍之分,朝官所乘为大鞍车,皆为自用专车,称为拴车。一般百姓只能乘坐普通的小鞍车。当时极为流行,相当于现在的小轿车,有私人的、也有出租的。清末民初,国门洞开,各种新式交通工具亮相京城,居民出行方式多样化。其中,最显著的就是人力车和三轮车。人力车,北方叫洋车,南方叫黄包车、东洋车,由日本传入中国。
  1874年,日本商人将人力车进献给慈禧太后,太后出宫时还曾乘坐过此车。它的两个轮子均为木制,为了坚固上面还包了一层铁皮,所以又称“铁皮车”。后来,这种车逐渐在民间流行开来,路口、饭馆、市场、店铺的门外,都能看到人力车夫的身影,随叫随走。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人力车的结构、装饰不断改进,有了“黑老虎”、“周身铜”等车型。据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调查,北京约有人力车3.7万辆,是当时老北京主要的交通工具,人力车夫约5.5万人,而当时北京人口为80万人左右,人力车夫的人数约占当时北京总人口的7%。
  三轮车是人力车与自行车结合的产物,由于实用性强,受到北京市民的喜爱,逐渐取代了人力车,成为街上的一道风景。当时俗谚道:“三轮车,真时兴,不用腿跑用脚蹬。去前门,逛故宫,东便门外蟠桃宫。坐三轮,心宽松,不用担心打天秤”。1940年,北京城租赁三轮车的车行就达到了200余家,三轮车总数达到了1万辆左右。
  汽车在民国时期传入北京。官僚政客、富商大贾出门坐汽车成为身份高贵的象征。1913年,北京出现了小汽车出租行,至1929年,车行发展到60余家,有汽车200余辆,乘坐出租车的主要是富有阶层。
  20世纪初,京城街头还有一种新型现代化公共交通工具──有轨电车。由于车顶上的接线设备和电车行驶中发出的声音,人们把它形象地称为“摩电车”或“当当车”。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于1924年12月18日正式开通。这条路线从西直门经新街口─西四─西单─天安门到前门,全长约9公里,后延长到天桥。
  这趟电车开通时曾遭到众多人力车夫的抵制,经过一番波折才得以平息。以后又陆续开通了几条有轨电车。为了方便不认字的市民乘车。那时的路牌分别使用不同的颜色。最先开通的一路是红牌。以后陆续开通的二路(黄牌)三路(蓝牌)等数条线路,车辆最多时超过100辆。
  虽然当时电车行驶的速度只有15至20公里,但比起马车还是快得多。有轨电车的出现,开始了北京公共交通向现代化迈进的历史。如今,北京的交通四通八达,交通工具也丰富多样,自行车仍是大众交通工具,三轮车则成了游览北京胡同的游览车。除了线路众多的公交车、地铁,曾经作为身份象征的小轿车也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收藏 邀请
友情插件推广,完美枫枫wanmeiff友情插件推广,完美枫枫97yun友情插件推广,完美枫枫vcpi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