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梦里的江南水乡(征文) 来到孟加拉已经快十年了,虽然每年都回嘉兴,但我却越发依恋那一方故土——那静谧美好的人间天堂,那每每进入我美梦的江南水乡。 嘉兴是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期是吴越争战之地,有“吴根越角”之称。秦时置县,称由拳。三国吴时,喜见“野稻自生”,更名为禾兴,后改称嘉兴。至明代,嘉兴已有“江东一大都会”之美誉。嘉兴文化深厚,名人辈出,仅近现代就涌现出了晚清大儒沈曾植、国学大师王国维、文坛巨匠茅盾、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漫画家丰子恺和张乐平、艺术奇才李叔同、最早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朱生豪、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武侠小说大师金庸、著名作家余华等一大批名家大师。 嘉兴之美,美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在文化与生态珠联璧合。走进李坑,但见蓝天、青山、碧水,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青砖、黛瓦,天人合一,相映成趣。嘉兴自古以来以文风鼎盛,人才荟萃,成为著名的书乡,历经岁月的风霜,那些闪光的历代名人遗迹,在今天一直成为我心中的骄傲,这里有“吴楚分源”界碑、春秋吴太子鸿墓、汉长沙王吴芮墓、南宋岳飞吟诗的花桥,还有李白、黄庭坚等名人游览时留下的遗迹。我幸福的邂逅了久违了古典版的书乡江南,在青山里、在村道旁、在不经意中,一处年久的残壁断碣,一段弯曲的青石驿道,向我们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典故,一棵苍翠的名木古树,一口青苔漫布的水泉深井,都孕育着一段段动人的传说。 杭州有西湖,嘉兴有南湖。南湖,是嘉兴流动的《清明上河图》。漫步在南湖,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眼前的一切美景,在我看来这就是一幅缩写版、流动的《清明上河图》。徜徉在三百米古街之上,两旁商铺林立,茶坊、酒肆、书场、砚庄、篾铺,古趣盎然。而古老徽派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岭谷错落排布,家家凿窗采光,户户支架晒物。村民们用眺窗为画板,支架为画笔,晒匾为调色盘,春晒茶叶、蕨菜;秋晒红辣椒、稻谷玉米……就这样成就了一幅幅民俗风情杰作,一年四季延绵有序。 有水必有桥,小桥流水,将嘉兴千年的璀璨历史和文化渲染。彩虹桥是嘉兴廊桥的代表作。这里四周青山如黛,桥下绿水长流,桥的两旁有廊亭,廊亭的两旁有石桌石凳,在这里或品茶弈棋,或浏览风光,让你感受到世外的悠闲和宁静。“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无数到过嘉兴的人都因读了唐诗而慕名前来游览这一宋代古桥。 经过岁月沉淀,嘉兴仿佛一幅经典而又古老的水墨画,无论是奇峰还是怪石,无论是古木还是飞瀑,无论是昔日的古典还是今日的繁华,她们正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深深的印入我的内心。 异国他乡,我努力回味着嘉兴。我喜欢在回忆中慢慢吟诵一首古人的诗:“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多希望自己就是一张洁白的纸,多渴望自己能够被这故乡的水墨点上一笔,即便我是画中一株小草,我也心甘情愿,让我在陶醉中融入这江南绚丽的水乡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