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的恐怖主义威胁级别仍维持在“较可能”。 逃生、躲藏、报警。 这是反恐警察希望你在遭遇恐怖袭击时记住的三个关键词。 昆士兰警局副局长谢丽尔·斯坎伦说:“虽然澳大利亚是一个安全的国家,但在人群密集的场所仍可能发生袭击事件。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进行预防和准备。这也是为什么全国各地的政府机构携手合作,制定出在袭击发生时每个人都可以采取的行动指南。” ·斯坎伦说进一步解释了这三个词的含义: “逃生(Escape)——如果安全,尽快远离危险区域。躲藏(Hide)——保持隐蔽,并将手机调为静音。报警(Tell)——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拨打000报警。” 这项建议是警方推出的一项公众安全宣传活动的核心内容,旨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警方指出,虽然大多数人本能地会远离危险,但许多人并不了解在无法逃生时应采取的其他关键行动。 为了让更多社区了解这些信息,反恐警察已将相关社交媒体素材翻译成多种语言,并为原住民社区和残障人士提供了不同版本的资源。 斯坎伦副局长同时也是澳大利亚—新西兰反恐委员会主席。她强调:“此次发布并不意味着我们预期会发生袭击,也不代表澳大利亚的恐怖主义威胁级别有所变化。这项工作旨在提高公众的应变意识,确保每个人都掌握清晰、实用的信息,以便在关键时刻采取正确行动。” 澳大利亚—新西兰反恐委员会企业顾问小组主席安格斯·纳尔迪说,那些可能成为袭击目标的企业应积极响应这项倡议:“澳大利亚的高人流场所——如购物中心、大学、体育场馆和赌场——每周接待数百万名顾客与访客,他们都非常重视公共安全。‘逃生·躲藏·报警’的信息是其安保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公众在遭遇袭击或持械攻击等威胁生命事件时能够采取的简单而关键的应对方法。 这项建议发布的背景,是澳大利亚安全情报组织(ASIO)在一年多前将国家恐怖主义威胁级别从“可能”(Possible)上调为“较可能”(Probable),理由是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人开始接受极端主义思想,而全球范围内的政治暴力事件也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澳大利亚还发生了多起虽未被定性为恐怖袭击、但性质相似的暴力事件——包括今年10月初墨尔本市中心一名女子被刺伤,以及去年邦迪购物中心的持刀行凶案,造成六人死亡。 斯坎伦副局长回忆说,如今的治安环境与她刚入警队时相比,已大不相同:“我从警将近40年,当年的情况远不及现在这样复杂。我们生活在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随着社区的变化和新威胁的出现——无论是犯罪形势还是反恐领域——关键在于保持灵活应变。尤其是在澳大利亚已经发生过袭击事件的当下,这一点尤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