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校还是私校?这一直是澳大利亚众多家庭面临的重要选择。近年来非公立学校入学人数增幅高于公校的增幅,一些知名私校还有着很长的入学等候名单。许多家长关注孩子成长和教育质量,为孩子教育投资不遗余力。这一趋势背后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现象? 澳大利亚统计局今年2月发布新数据,2024年,全澳共有9653所学校,约410万名学生。近三分之二(63.4%)、约260万名学生就读于公校,其次是天主教学校(19.9%)近81.6万学生,以及独立学校(或私立学校)的16.8%,近68.9万学生。 这三种类型学校都有优秀的学校,因为它们都受到相同的法规管辖。 从数据上看,近几年非公立学校入学人数大为超过公校入学人数。 截至2024年的五年间,全澳学生入学人数增4.6%,其中私校增幅最大,达18.5%,接着是天主教学校的6.6%和公校的1.0%。自2023年以来,非公立学校入学人数则增长2.7%近4万人,公校入学人数增长0.2%约5419人。与此同时,一些知名私校还有很长的入学等候名单。 2024年11月,澳大利亚独立学校协会发布关于2024年独立学校入学趋势、特点和预测的报告,提到“独立学校在塑造现代全纳教育体系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报告还指出,偏远地区入学人数增长尤为强劲,“这反映了一个更广泛的趋势——独立学校满足大城市以外家庭的需求”。 该报告强调该系统的多元化和包容性:60%以上学生来自中低收入家庭,22%为残障学生,有超过1.9万名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学生。 据该协会官网信息,50年间,独立学校的学生从1970年约11.4万人增至2023年的71.68万人,占比从4%增至近18%;2017-2022年,全澳独立学校入学人数增长最快的是收费低于5000澳元的学校,“独立学校入学率受到政府教育和资助政策,以及国家和地方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由于公校的一些基础设施和对学生关怀方面,与家长期待之间或有一定差距,这让一些家长有所不满,因此选择私校。 与此同时,他强调不能因此忽略公校的作用,很多公校同样表现优秀。 澳大利亚人口研究所的一份最新研究显示:相比公立学校学生,私立学校学生更有可能完成大学学业,就业率更高,也更可能成为医生等高技能职业人士。 您觉得私校和公校的差距真的那么明显吗?孩子上私校的投入,值不值得? 澳大利亚人口研究所(Australian Population Research Institute)的一项为期10年的纵向研究显示,与公立学校的学生相比,私立学校学生进入大学的可能性较高,而也更有可能获得高技能工作。 这项研究还揭示了显著的性别差距——在新州,58%的私立学校女生完成了大学学业,其次是54%的天主教学校女生,以及48%的私立学校男生。 相比之下,只有27%的公立学校男生完成了大学学业,天主教学校男生为35%,而公立学校女生则为40%。 报告《学校选择与职业》分析了各类学校学生进入高技能职业的成功率,这些职业至少需要五年相关经验,或学士及以上学位。 在澳大利亚统计局定义的“技能等级1职业”中,私立和天主教学校女生表现最佳,分别有41%和38%进入高技能职业,包括医学和科学。 其后是私立学校男生(33%)。公立学校男生比例最低,仅18%进入技能等级1职业。天主教学校男生与公立学校女生持平,均为25%。 而在就业率方面,天主教中学学生的就业率最高,到2021年,87%的女生和85%的男生找到工作。而公校学生的就业率仅为79%。 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私校 新英格兰大学教育学高级讲师萨莉·拉森(Sally Larsen)在The Conversation撰文表示,由于人口增长,过去二十年来澳大利亚学校总体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但独立学校的学生人数增长速度快于公立学校,尤其是在中学阶段。 公立学校依然在孩子的小学和中学阶段占多数。但其比例在持续下降:1996年,小学74%的学生在公立学校;2006年降至71%;2023年为69%。 中学的下降速度更快:1996年为66%,2006年为62%,2023年为58%。 在她看来,虽然这一转变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可能包含政策变化、费用降低、公立学校建设滞后、公众认知改变等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