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青岛与共建国家贸易往来持续活跃、双向投资稳步推进、互联互通成效显著。据青岛海关统计,青岛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值从2013年的2159.8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2年的4342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8.1%。“一带一路”成为撬动这座城市开放能级不断跃迁的重要战略支点。 日前,一列满载着麦麸颗粒的中欧班列(齐鲁号)回程班列抵达青岛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这趟回程班列从哈萨克斯坦库斯塔奈出发,经阿拉山口口岸入境,全程用时13天到达青岛,销往中国市场。不久后,满载着冷冻黄桃丁、蔬菜等产品,货值约1300万元人民币的中欧班列(齐鲁号)冷链快通专列从青岛出发,前往莫斯科。截至目前,青岛上合示范区已开行31条国际国内班列线路,连接起“一带一路”相关23个国家54个城市,加速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面向亚太市场的“出海口”。 随着越来越深地融入“一带一路”,青岛与共建国家的互动日益频繁,“走出去”“请进来”双向奔赴情真意切。 青岛市商务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青岛吸引“一带一路”外商投资项目65个,实际利用外资6976万美元。家电电子、橡胶轮胎等优势行业在俄罗斯、埃及、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国家布局建设一批产能合作基地。青岛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实际投资额1.44亿美元,8个重点境外经贸合作区新增产值9.45亿美元,带动国内货物出口额6.17亿美元。(刘兰星) 今年9月,中欧班列(齐鲁号)“中俄快线”开行。 青岛港已开辟共建“一带一路”集装箱航线80余条。图为开往南非开普敦的长献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