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上江山,青交重现千古画卷 由中国23家交响乐团共同委约的交响音诗《千里江山》,近日在青岛大剧院盛大首演。 著名指挥家张国勇执棒,青岛交响乐团与五位独奏家、一位女高音歌唱家合作,将千古画卷《千里江山图》以音乐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千里江山图》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由北宋画家王希孟在宋徽宗的指导下完成,被誉为青绿山水技法的代表作,流传900多年,画面依然苍翠绚烂。《千里江山图》主要取景于庐山、鄱阳湖,同时融入福建等地山水名胜,从山峦丘壑、深谷飞瀑到对弈老者,寄托着中国式自然情怀,深刻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精神世界。 如何从交响乐里看画卷,从画卷里活化出音符?青年作曲家赵麟结合家学渊源和作曲技法,巧妙地将中国民族乐器中笙的疏狂、琵琶的清冷、二胡的炽热、竹笛的回旋与交响乐完全融合在一起,构建还原了北宋艺术精神的音乐奇景,令人叹为观止。 交响音诗《千里江山》分为“云飞起,楚天千里”“水云溶漾”“月壑松风”“千叠浩荡”“峥嵘曙空”“万山入海”六段音乐,对应着《千里江山图》的六个部分,每个乐章的标题来自古诗词名句。 青交中提琴首席张雨帆表示,演奏《千里江山》需要用音乐表现绘画的流动性,通过管乐弦乐的配合、整个乐队的默契来表现旋律线条,通过和声的流动、旋律的流动,体现江河之美。整部作品所运用笙、笛、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各有特色,乐迷从中可深切感受到中国乐器和西方乐器的音色区别,在衔接间体会音乐的流动性。 交响音诗《千里江山》证明,在宋画与交响乐之间没有天然的隔阂。(小米) 交响音诗《千里江山》演出现场。 交响音诗《千里江山》以笙的摇摆展现对饮老者的朦胧醉意,别有意趣。 交响音诗《千里江山》将中国民族乐器与交响乐完美融合。(王雷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