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加快推动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 《青岛市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五年规划(2022-2026年)》和《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日前发布。规划提出,未来五年,青岛将努力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学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造创新城、国家重要的未来产业城和全国知名的湾区科创走廊。到2026年,实现战略科技力量更加强化,科技支撑产业发展更加强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国际科技合作更为广泛,人才创新活力有效释放,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和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中国城市排名中保持全省第1、全国前10位次,努力争先进位。 青岛提出,要着力建设海洋科学城、智造创新城、未来产业城、湾区科创走廊。其中,建设海洋科学城方面,重点推动国内外海洋科技创新资源加快汇聚,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培育形成一批海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智造创新城方面,重点突破产业领域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争取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达到2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万家;建设未来产业城方面,重点让未来产业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量,场景开放与示范应用取得明显成效,争取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2%以上,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0件以上;建设湾区科创走廊方面,重点促进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向鳌山湾、胶州湾、灵山湾等湾区集聚,争取全市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规模超过260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550亿元、人才总量超过300万人,加快高新区(一区多园)提质扩容,推动青岛高新区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十位。 针对未来三年的关键期和攻坚期,青岛将实施八大科技创新工程,推动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尽快取得成效。包括:战略科技力量起势工程、新兴产业创新工程、未来产业培育工程、科技园区提升工程、开放合作深耕工程、成果转化促进工程、人才强青蓄能工程、创新生态优化工程。(耿婷婷) 中车青岛四方公司研制的时速600公里磁悬浮样车。 李紫恒摄 位于鳌山湾的青岛蓝谷集聚了中国最优秀的海洋科研力量。邢志峰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