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立即注册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关闭

官方新闻APP发布!

手机客户端
亲,只会在电脑上看新闻?赶紧下载我们官方手机APP【墨尔本头条】,每天五条权威信息,身边事,天下事,一手掌握。

查看 »

 

吉林10个产粮大县出现地块绝收

2014-8-14 18:1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28| 评论: 0

摘要: 2014年东北旱灾仍在持续。作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目前吉林省长岭、农安、公主岭等10个产粮大县降水量创1951年以来最少,部分地块甚至绝收。辽宁7月以来的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同期最少,遭受63年来最 ...

2014年东北旱灾仍在持续。作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目前吉林省长岭、农安、公主岭等10个产粮大县降水量创1951年以来最少,部分地块甚至绝收。辽宁7月以来的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同期最少,遭受63年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根据国家统计局去年11月29日公布的数据,2013年吉林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5.9%,辽宁省则达到3.6%。
8月12日,李克强总理对当前东北等地抗旱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东北是保秋粮丰收的重点地区,国家防办要继续毫不松懈指导有关地方开展抗旱减灾工作,多措并举,最大限度减轻旱灾影响和损失。汪洋副总理要求认真贯彻李克强总理批示精神,抓好东北等粮食主产区的抗旱保秋工作,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8月12日,吉林省双辽市双山镇工作人员在地里查看旱灾受损情况。
吉林:干旱面积将进一步扩大
吉林省气象台的数据显示,7月1日至今,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13.1毫米,较常年同期少48%,居历史同期少雨第二位。目前吉林全省旱田受旱面积达629万亩,其中白城、松原、四平等粮食主产区处于中度和重度干旱。预计未来10天,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0毫米左右,比常年同期42.4毫米明显偏少,干旱面积将进一步扩大,干旱程度继续加重。目前吉林省正加强旱情监测预报预警,同时各地通过启用抗旱井、开展人工降雨等方式抓紧抗旱。
8月13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主持召开国家防总会商会,传达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和汪洋副总理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研究分析旱情形势,安排部署当前抗旱工作。
会商表明,入夏以来,东北、西北、华北、黄淮及长江上中游部分地区降水偏少,水利工程蓄水不足,部分省区发生了严重干旱。特别是6月份以来,辽宁大部、吉林西部、河北东部、河南大部、湖北北部等地降雨较常年偏少5~7成,其中辽宁、吉林7月以来降雨量分别列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北方主要江河来水较常年明显偏少,其中黄河中下游偏少3~5成,淮河上中游偏少6~7成,辽河偏少5成。北方旱区水库蓄水较常年偏少,其中河南、辽宁、吉林偏少1~4成。截至8月13日统计,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湖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12个省区和新疆兵团作物受旱面积7499万亩(多年同期平均值1.2亿亩),有234万人、253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多年同期平均值1011万人、722万头)。
会商认为,近期全国旱情呈现发展态势,虽然西北东部、西南东部及黄淮西部等地受降雨影响,旱情基本缓解,但东北西部旱情发展较快,受旱面积较大。目前全国作物受旱面积比7月底增加了800万亩,其中辽宁、吉林、内蒙古三省区作物受旱面积达4426万亩,占全国受旱面积的6成左右。据预测,8月中下旬东北南部、华北北部、黄淮、江淮降水仍然偏少,局地偏少3成以上,旱情可能持续发展,不排除发生夏秋连旱的可能性。

这是8月13日在吉林省集安市麻县乡健疆村拍摄的受灾玉米田,玉米秆已枯黄至三分之二处,有的甚至枯死。
辽宁:干旱面积约3010万亩
记者13日从辽宁省气象局获悉,截至12日,辽宁7月以来的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同期最少,遭受63年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受旱情影响,辽宁大连、葫芦岛、朝阳等地部分农田面临绝收。
根据辽宁省最新卫星遥感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农田干旱主要分布在沈阳、大连、鞍山、锦州、阜新、铁岭南部、朝阳、葫芦岛等地区,干旱面积约3010万亩。据气象部门预计,8月中下旬降水量仍然偏少,干旱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如由夏旱转为夏秋连旱,当地农业生产将受较大影响。
气象专家表示,今夏辽宁高温少雨主要是受到厄尔尼诺的影响所致。厄尔尼诺造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东偏南,不利于南方暖湿空气向东北地区输送,从而使得辽宁等地夏季降水明显减少。
目前,辽宁省气象局已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干旱)Ⅲ级应急响应,启动了56个土壤墒情站加密观测,218套人工增雨火箭发射系统和3架人工增雨飞机全部进入待命状态。
旱区见闻:“山坡上的庄稼全旱死了”
“从记事起没见过这么旱的天气,山坡上的庄稼全旱死了。”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富荣镇同意村65岁的村民陈长明坐在自家地头说。
13日,记者在旱情最严重的阜蒙县看到,公路两侧成片的玉米地叶子已经泛黄,秸秆干枯,许多地块庄稼已经绝收。剥开一颗玉米,颗粒干瘪,有的甚至只有一层皮。
“蒿草羊不爱吃,只能吃河边的小草。天太旱,草都枯死了,羊吃不饱。”62岁的蜘蛛山镇青山村村民许海峰望着在河沟里觅食的羊群发呆。许海峰告诉记者,他家里种了16亩地,养了26只羊,种植的玉米主要用作羊的饲料。玉米减产六七成,羊的口粮成了问题,“下一步正考虑把玉米提前收割了。反正产量是指望不上了,不如趁着秸秆没彻底枯死给羊做草料。”
青山村村民高尊严蹲在干枯的河道里,守着面前一湾浅浅的浑水,岸边马车上的抽水机已经停止了工作。“这点水是我雇铲车在河床里往下挖挖出来的,抽这点水浇地。”高尊严说,由于水少,抽抽停停,岸边15亩地夫妻俩昼夜轮替浇了13天,才浇完7亩。“现在水越来越少,浇一个小时就抽干了,得缓3个小时,才能继续浇。”
不远的坡地上,村民孔繁华、孔繁学兄弟俩正在自家的玉米地前忙着用水泵抽水灌溉。“两亩多地,浇了两天一夜,还没浇完,地太旱。”孔繁华说,他和弟弟家里共有60多亩地,还养了20多头牛,“地太旱,浇也浇不过来。都浇成本太高,也浇不起。浇这片地主要是为了保证牲口的饲料。”
“能浇多少算多少吧!”孔繁学说,以前主要靠地里的收成和养四五十头猪供养一家人的生活和2个孩子上学的费用。今年地里收成不好,孔繁学到城里当起了临时工。“在浴池做搓澡工,一天收入不到100元钱,还可以。眼前这点灾,总会过去的。”
记者观察:许多水利投资被浪费了
记者在采访旱情时常常听到一些干部群众抱怨,这个井不能用、那个沟被填平。每到旱情严重的时候,很多投巨资建设的农田基础设施因为缺乏配套成了摆设。
多年来,政府有关部门为粮食稳产高产做了不少工作,但问题是各唱各的调。打井的不管电机、水泵、管带,在地下钻个眼,打出了水就完成了任务。其他部门明明知道农民没有配套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长岭县的一位乡镇干部告诉记者,水利部门把抗旱水源井打完后,配套的任务要由农民来完成,但农民又不情愿配套。这样一来,有了井却抽不上水、浇不上地,最后还是摆设。
管理不善也是许多地方抗旱设施成摆设的原因之一。一些抗旱水源井由于多年不用,潜水泵被淤泥堵塞,好井成了废井。抽水抗旱时却发现不能用,必须洗井清淤。耗费一笔投入不说,也耽误了抗旱进度。
水利部门打完井到底归谁管的问题已争议多年,但就是没有好办法解决,许多水利投资就这样被浪费了。

收藏 邀请
友情插件推广,完美枫枫wanmeiff友情插件推广,完美枫枫97yun友情插件推广,完美枫枫vcpi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