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立即注册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关闭

官方新闻APP发布!

手机客户端
亲,只会在电脑上看新闻?赶紧下载我们官方手机APP【墨尔本头条】,每天五条权威信息,身边事,天下事,一手掌握。

查看 »

 

浙江艺文志 | 翁仁康:田间地头走出的曲艺名家

2022-11-17 11:2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83| 评论: 0

摘要: 人物名片翁仁康,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全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得主、著名莲花落表演艺术家。(正在表演绍兴莲花落的翁仁康。受访者供图)爱听绍兴莲花落的人,几乎没有不认识翁仁康的。只 ...
人物名片

翁仁康,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全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得主、著名莲花落表演艺术家。

(正在表演绍兴莲花落的翁仁康。受访者供图)

爱听绍兴莲花落的人,几乎没有不认识翁仁康的。只要他在舞台上一亮相,连四五岁的小孩子都会叫一声:“翁仁康,莲花落!”

他是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曲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得主。然而,在观众眼中,他始终是那个在舞台上能说会唱,用方言说着家长里短,将欢笑送到田间地头的莲花落演员。

一个深秋的午后,我们在杭州萧山见到了刚结束表演的翁仁康。面对采访他就像用改良版的莲花落讲述自己的艺术人生。

“野生”的力量

翁仁康出生在萧山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喜爱文艺。他的曲艺之路,要从讲故事开始说起。12 岁那年,他成了乡里的故事员,给乡亲们讲故事。

当时没有电视机,条件好的村子才有广播,文化生活极度匮乏。“我一个人站在台上讲,一千人在台下听,没有喇叭和扩音器,台下鸦雀无声。”当看到观众因为自己的表演哈哈大笑,抑或感动落泪时,翁仁康觉得找到了这辈子真正想做的事。后来,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他从高中辍学,进了一家社办企业当美术工。这份工作家人都很满意,但是喜欢文艺表演的翁仁康,哪里坐得住。

因为萧山话跟绍兴话差不多,绍兴有莲花落这么一个曲种,翁仁康讲故事、说评话,加上唱,就开始表演莲花落了。上世纪80年代初,他拿到了演出许可证,考了萧山民间曲艺队,农闲的时候走村串巷去表演。

演出多为路头戏,没有剧本,没有固定的念白和唱词。演员凭借记忆中大致的故事内容,即兴发挥,现编现唱。这对演员的功底和临场发挥都是极大的考验。

有一次,翁仁康在一个村里演出,说好路头戏连唱3天,但村民们反响太好,要求返场再唱两 天。准备的故事都唱过一遍了,一时也想不出新的,这可怎么办?他灵机一动,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连环画,白天看书中的故事,晚上再把故事唱出来。这种磨练,让翁仁康打下了扎实的功底。

凭借天赋和努力,21岁时,他就在杭州开了个人专场。从艺几十年,他斩获奖项无数,2000年更是摘下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

他开玩笑说:“艺术院校毕业的那是‘圈养’的,我是田间地头磨练出来的,‘野生’的。”

扎根在乡村

在他的手机里,珍藏着不少演出照,舞台有大有小,有时候他就站在老百姓中间表演。他常说:“我的舞台在乡村,我的老师是农民。”

莲花落的根在乡村。翁仁康创作的源泉在乡村,倾吐对象也在乡村,他写农民想说的、唱农民想听的。即使后来调到省城工作,他也没有离开乡村舞台。

“我们最需要面对的服务对象,就是我们身边的农民兄弟。”翁仁康打了个比方,“如果城市是一个地方的脸,各种艺术形式比如高端交响乐、歌舞团都在‘脸’上,地方曲艺到不了脸上进不了城市,就要到筋脉中去,到基层的地方去,深入到交响乐到达不了的那些田间地头、山区海岛。”

现在,他每年还要到基层演出100多场,节假日往往是他最忙的时候。


有一回他下乡演出,一位观众特意来到后台,当面向他表达了谢意。

原来,这位观众一年前就被他的《百善孝为 先》这场戏深深触动,看完后做了个决定——将原本在三兄弟之间“吃轮饭”的老母亲接到了自己家中长期照料。

年轻人去陌生的环境住一晚都有睡不好的可能,何况是一个老太太。这位观众原来觉得“吃轮饭”已经是善待老母亲了,听完翁仁康的戏,他才意识到自己尽的孝还远远不够。

老百姓的故事,经过他的艺术加工,具有了神奇的力量,在热闹之后,还能打动人甚至感化人。

“趁现在还唱得动,我要多唱几场。”他说,“要对得起我从小对这份艺术的爱好,不辜负观众这么多年来给我的爱。”

吸收新养分

“三个老艺人只有六颗牙。”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绍兴莲花落的真实写照,这个有着百余年历史的浙江地方曲种曾一度濒临失传。2006年,绍兴莲花落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一名莲花落演员,翁仁康一直把保护与发展这门艺术作为自己的使命。他不仅自已刻苦钻研,还虚心向老一辈艺术家学习,拜著名莲花落艺术家胡兆海为师,学老师成功之道,让自己少走弯路。

以往,绍兴莲花落用方言演唱。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人口流动很大,各地都来了很多新居民。翁仁康的每一场演出,都有四成左右观众不是本地人。

“你如果用纯粹的本地方言,人家听都听不懂,这四成观众不就流失掉了吗?”怎么让更多的观众认识莲花落,一直是翁仁康努力的方向。

这些年来,他参与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用改良版莲花落把道德模范的故事带到全国各地。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不那么标准的普通话,既保留了莲花落的韵味,还让更多人认识了这个地方曲艺。

“我现在说话的口音,既不是标准普通话,也不是很土的绍兴话,全国的观众基本都听得懂。”对于莲花落今后的路,特别是年轻演员,他建议“两条腿”走路,既要挖掘保护,也要传承创新,“要把原汁原味的莲花落保护好,服务于当地老百姓;又要扩大自己的领域和范围,让更多的观众接受、欣赏。”

他还注意吸收姊妹曲艺的养分,使自己的演出更有感染力。他曾在一次专场演出中,尝试用大型交响乐队伴奏,开了中西合璧先河。

作为浙江省曲艺家协会主席,近年来,翁仁康为解决曲艺创作难题,每年组织故事会或新曲(书)目比赛等活动,培养曲艺新人,提升浙江曲艺的创作和表演能力。

他把创作比作造房子。造得不好的话,得再推翻重新来过。一个作品打磨成一个像样的东西,需要好几年。

在翁仁康办公室,我们看到多年前他写的一本书《我唱莲花落》,记录了他唱过的几部路头戏。

一旁是他从艺40多年的两三百个获奖证书。“每一本背后都有一个艰辛的故事。接下来,我想把这些证书背后的故事写下来。”翁仁康说。(肖艳艳、戚建卫、王金双戈)

(翁仁康寄语浙江日报海外版读者。受访者供图)
收藏 邀请
友情插件推广,完美枫枫wanmeiff友情插件推广,完美枫枫97yun友情插件推广,完美枫枫vcpi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