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杭州峰会将于9月4日至5日在杭州举行,就在杭州紧锣密鼓地为峰会顺利召开作最后准备时,网上关于G20峰会的各种谣言也开始肆意传播。 高速公路只出不进、客运中心站关闭、农贸市场要关门、超市要关闭、不能寄快递等谣言,直接干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出行。 为此,浙江省许多官方社交账号上通过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当地主流媒体和融媒体平台等逐一批驳了谣言,还以非常平民化写作手法,总结出了10大谣言是真相是什么回答,通过多种方式,谣言传播的势头迅速得到了遏制,杭州市民的生活出行基本没有受到谣言的影响,受到了市民们的好评。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的快速发展,谣言的传播速度之快是非常惊人,面对似是而非的谣言,很多人只好采取“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社会陷入了“塔西佗陷阱”。 办事透明、主动出击、快速回应、主动辟谣,就是还真相给公众,让公众充分了解事实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判断,是当今衡量政府治理水平的重中之重。 其实一个国家也好,一个地区也罢,一个单位也是,有谣言并不可怕,街头巷尾有人议论这本身不是坏事,说明有人关注和关心,即使像中国古话说得一样,厨房里翻倒了一瓶油,到了客厅里变成厨房里倒了一头牛。 并不所有谣言都有带有恶意,或者都是带有什么不可搞人目的,有邪恶的企图,有的谣言是人们对于事情原委了解不多,甚至是由于政府对于事物和事件的公开透明程度不够而导致。 不可否定,每逢国家举办重大比赛、会议和纪念活动,谣言都屡屡成为主流舆论场以外的杂音。早如北京奥运会期间“驱逐民工离京”“姚明退出奥运会”“开幕日不能登记结婚”等谣言,近如APEC峰会时提醒北京市民“不要乱开窗户乱挂衣服”的谣言,这些谣言都有这样的特点:与世界瞩目、政府重视的重大活动有关,关系到普通人的正常生活,迎合了社会上的某种情绪或矛盾,并且标签化、兴奋点。 尤其是新技术的驱动下,谣言立即成为一个社会的热点。传播这些谣言,给人造成“举办重大活动以牺牲公众利益为代价”的错觉,导致政府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不可否定,由于政府工作上的瑕疵,以及长期以来开放程度低下,中国官方办事透明度不足,许多明明可以公开透明的事,往往喜好捏着藏着,导致官方与民间不同舆论场,因此,谣言四起似乎也是事出有因,而对于传播中的谣言,实事求是地说,大多数老百姓的确是“不明真相”的,他们也无法从正常渠道知晓真相,官方似乎没有告诉民众需要如何面对谣言,导致民众最后“宁可信有”。 阻击谣言注定是一场复杂的工作。许多地方政府对于当下瞬息万变的谣言舆情。 确实还是很不适应,甚至一些地方还是措手不及,对于谣言危机的预警、风险预测、化解方式方法上还严重落后,与整个新技术发展形成强烈的反差。 有些地方政府面对复杂的谣言舆情,不坦承无诚意,只会说一些鬼话,不会说人话,不仅不利于谣言中止传播,反而引发谣言的更快更大传播。 有的政府部门应对谣言经验不足,只添乱不帮忙,对于谣言只会敷衍,面对社会公众的质疑和关注,不是积极应对,而是忙着抓人,最终反而导致谣言危机升级,陷入口诛笔伐的不利局面。 其实面对谣言四起,最好办法是积极应对,精准分析,浙江省和杭州市早就对于G20峰会期间的舆情危机进行多次研究,包括民众最关注,与民众切身生活相关的车站、码头、公共活动场所、农贸市场、超市、违背等场所进行复杂的分析。 比如,尽管杭州没有出台不能寄快递的规定,但在严格落实寄快递实名登记制度的背景下,一些不具备登记验证条件的快递企业为避免被查处,主动停止了上门收件业务。 照理说主要责任在快递公司,但寄快递的群众可能会误解为是政府不让寄快递,快递企业更会私下里把责任推给政府,而不可能承认是自己出了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在积极辟谣的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加大监管,敦促快递企业完善流程,不给谣言以可乘之机。做到了对于谣言舆情,是少解释多解决,少推诿多担当,少对抗多对话,使谣言危机迅速化解。 娴熟应用媒体是浙江和杭州化解谣言危机最大亮点。其实一直以来,政府对于媒体要么管得很严,要么不会善于用好媒体。在此次辟谣中,政府有关部门已注意到了用媒体用实例阻击谣言,让事实说话。 针对餐饮店、菜场、药店要停业的谣言,当地主流媒体、社交媒体等,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从纸质媒体到新闻APP,对多家商家和农贸市场等进行集中采访,公开实情,让事实说话。相比通告式的辟谣,这种用具体事实辟谣的方法多了对话和沟通的姿态,起到的效果无疑更好。 记得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互联网安全座谈会上指出,一个执政党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闻危机事件会越来越多,带来的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许多谣言一出现,点击量就会数亿甚至几十亿几何级数增长,一发而不可收拾地步,因此,如何面对谣言,如何攻克谣言的危机,其实就是考察一个政府的执政能力,因此,无论什么时候,邪不压正,只要我们能做得正,我相信对于谣言我肯定有办法有能力攻克。 表面上看,阻击谣言是一场舆论战和话语权的争夺战,但实际上也是对政府治理能力的检验。只要及时、主动的辟谣与妥善的治理措施相配合,谣言就不会有什么生存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