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的大门,就像是突然间向中国打开了,而仅仅几个月前,中国还在隔岸观火。 十 多年来,中国一直怀着矛盾的心态看待阿富汗的局势。一方面,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看起来很像是围堵中国战略的重要一环,令中国不得不防;另一方面,美国 和北约推翻了塔利班并打击了基地组织,确实也在客观上改善了中国西线的安全环境。而两相比较,前者较虚,后者很实,前者对中国的坏处不大,后者对中国的好 处多多。也正因为如此,西方总是嘟嘟囔囔说中国在阿富汗“搭顺风车”。 形势说变就变了。一个月前,素有“中国通”之称的阿什拉夫•加尼就任阿富汗新总统。一周前,美英两国在它们的驻阿军事基地降下各自的国旗,正式结束了在该国的军事行动。紧接着,北京于10月底首次承办了阿富汗问题伊斯坦布尔进程第四次外长会,加尼作为新总统后的首次正式出访选择了北京,并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了会谈。 无论中国是否接受,外界的解读已应声而起:中国正在利用阿富汗的“后北约时代”,意欲填补权力真空,取代西方,也取代俄国,成为阿富汗事务的新一代主导者。 中国也的确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借阿富汗问题伊斯坦布尔进程外长会在北京召开之机,李克强总理顺势推出了关于解决阿富汗问题的“五点主张”,即:坚持“阿人治阿”、推进政治和解、加快经济重建、探索发展道路、加强外部支持。同时宣布,中国将在四年内向阿富汗提供20亿元无偿援助。 真金白银无偿援助。作为对老朋友加尼总统的鼓励?对“五点主张”的背书?还是中国进入阿富汗的一份见面礼…怎么理解都行。 对于中阿关系突如其来的亲近,连美国也意味深长地表示了欢迎,一位白宫官员说:这是向积极的方向转变。 客国邀请,主国有意,大国欢迎,三方面的条件全具备。对正在大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国来说,很像是难得一遇的大好事。 中国自己最清楚,地球上有很多地方中国难以进入,到处都有大国的“势力范围”或“战略要地”,当中国想要踏足其中时,绝大多数情况都会遭遇抵抗,甚至会触发危机。除非情况极为特殊,否则,中国的势力扩张,尽管是和平的、以经贸为主的、互惠互利的,通常也不会受到鼓励。 现在,这个特殊情况就在阿富汗出现了,就在这个自古以来既是大国必争之地又是大国野心坟墓的“世界岛”中心。 |